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开发区新闻 > 文字新闻
安徽芜湖港:一体化航运 智慧化起航
发布时间:2023-06-14    来源:芜湖新闻网

  眼睛盯着屏幕,手指操控着按钮,一分钟不到的功夫,卡扣、落锁……几个简单动作下来,随着滕俊精准地控制手柄,场桥装箱一气呵成。

  这是人民网记者近日在芜湖港智能控制中心看到的场景。

  作为安徽省最大的外贸口岸,同时又是上海港的喂给港,去年芜湖港有125万个集装箱从这里进出,占到全省总量的60%,平均下来,一个月就是10万标箱,开往上海港的航次多达700余次。

  如此大量的装卸业务,如何确保高效稳健地运行?

  “归根结底,离不开科技的赋能。”安徽港口集团芜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泗斌给出了答案,芜湖港三期有望在年内完成竣工验收,届时将大大提升港口的作业能力,赋能长三角智能航运。

  自从芜湖港三期智慧码头调试运营以来,通过大数据、5G和物联网等科技的加持赋能,将场桥师傅从狭窄的高空作业中解放出来,实现了几代港口人“坐在办公室开桥吊”的梦想。

  在滕俊的面前,是一整块电脑显示屏,实时传送的堆场画面,清晰地显示着场桥的工作状况。滕俊说:“从视频上可以看见场桥以及设备运行的实时状态,用手柄就能把要装卸的集装箱治得‘服服帖帖’。”

  今年33岁的滕俊,虽然年纪不大,却是芜湖港开场桥的“老司机”,满打满算已经有8年的经验。

  “起初一直在桥吊的驾驶舱,工作环境比较艰苦,而且作业时,需要始终保持低头弯腰的姿势,劳动强度大,容易视觉疲劳。”滕俊回忆道,在过去,个人的业务技能决定了集装箱的装卸效率,一点马虎不得。

  “但有了智慧码头之后,通过显示屏就可以清楚看到现场的全方位视图,更直观,也更精准。”话锋一转,滕俊对新的工作环境赞叹不已。

  2020年,滕俊被抽调到芜湖港三期智慧码头,成为第一批体验“隔空吊箱”的员工,并有幸开上第一台远程操控设备。

  滕俊自豪地告诉记者,在芜湖港三期实现自动化之后,原本不足3平米的驾驶室,搬到离码头几百米开外的信息调度楼,不论是作业环境,还是作业效率,都得到了大大提升。

  从传统码头发展到智慧码头,滕俊也有了身份的转换,现在更像是一个大型设备的运营管理者。深耕港口多年,他见证了芜湖港的变迁,通过手中的桥吊操作杆,体会科技如何助力港口发展。

  港兴通天下。如今,一个更加智慧高效、绿色低碳的芜湖港,正在长三角航运一体化的道路上,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
  站在新建的信息调度楼俯瞰,偌大的芜湖港三期智慧码头,一派繁忙,场桥、岸桥一字排开,运输车辆往复穿梭,一个个长方块的集装箱起起又落落,宛如正在长江南岸演奏一首激昂的乐曲。

  “为了实现智慧化,我们在港口布设了350多个摄像头,只要进入港口职责范围,车、船、货均能尽收眼底。”芜湖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晓强介绍,智慧码头与传统码头最大的区别,就在于人员投入大大减少。

  他以三期堆场为例,8台场桥,过去需要8个师傅爬上几十米的高空作业,现在2个师傅就能完成操控,而且场桥效率能够提升50%左右。

 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、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唯一省份,安徽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,这也赋予了芜湖港承东启西、连南接北的枢纽功能。

  “如今,芜湖港生产作业已实现信息化、智能化管控。信息提前对接,货物抵达后无缝衔接,极大提升了作业整体效率。”毕泗斌说,按照设计规模,满负荷状态下吞吐量可达180万标箱。

  尽管已完成集装箱堆场管理系统、检查桥管理系统、箱务管理系统、重箱堆场无线终端系统、智慧物流服务平台网上业务大厅的建设,但毕泗斌坦言,严格意义上来说,目前的技术还只是“少人”作业,真正的“无人”港口还需要进一步优化,这也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。

  “待三期竣工验收后,无人平板车将在港区真正跑起来,届时,智能调度、自动装卸、无人驾驶、智能理货……有望全部成为现实,为长三角智能航运提供‘芜湖方案’。”毕泗斌信心笃定。

上一条:市领导中考首日赴部分考点巡考
下一条:宁波主持召开市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
与我们联系
  • 联系电话:+86-0512-53660867
  • 传  真:+86-0512-53660867
  • 邮  箱:info@investchn.com
Copyright © 2015-2025 InvestCH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:投促中国